中国奥运冠军升旗仪式,我要奥运会开幕式的500字作文

2023-04-06 2:13:03 体育资讯 qqbyg

奥运会香港夺冠升什么旗帜?

奥运会是以地区身份参加的,而不是主权国家,所以升的是区旗。

2021年7月26日,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东京奥运会击剑项目男子个人花剑决赛中,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战胜意大利选手加罗佐,夺得冠军。

比赛中,24岁的张家朗击败了上届奥运金牌得主、意大利名将达尼埃莱·加罗佐,拿到了中国香港本届奥运会首金。

奥运会香港夺冠升旗过程:

在颁奖直播中,政知圈注意到,仪式中升中国香港特区区旗——紫荆旗,奏响的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香港回归时中英双方协议以及《奥林匹克宪章》等规定,中国香港可以以单独地区身份作为国际奥组委成员并参加奥运会,当选手夺得金牌时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奏中国国歌。政知圈还梳理发现,中国香港同时也以单独地区身份参加亚运会,在亚运会赛场上夺得金牌后,颁奖典礼同样升紫荆旗、奏中国国歌。

中国奥运冠军升旗仪式(奥运会获奖升国旗视频)

我要奥运会开幕式的500字作文

8月8日晚上8点,世人瞩目、举国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这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的杰作”,“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高度浓缩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我喜欢的灯光,但8号今晚的灯光,神奇的变幻,让我惊呆了,首先展现时光的流逝,那么多人共同的表演,整齐的让人折服。。。

我爱烟火,但开幕式的29个脚印的烟光让我迷离,无法让人相信,它们就那样快步自信的走向了北京,走近了我们……

然而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型文艺表演独具匠心,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宏大的场面之中,蕴含着史诗的韵味,是一场以文明魅力为内容的视觉盛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公文有约药四大发明,到书法、昆曲、京剧、国画,从海上丝绸之路到现代“星空”,以史为经,以璀璨的文化遗产为纬,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精华动人之处,几乎鲜有遗漏。焰火组成的巨型“足印”,沿着北京古老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天安门到国家体育场,象征了古老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历史足迹,寓意深长。

最最让人振奋的还是圣火点燃的那一刻。体操王子李宁,在空中飞跑,点燃圣火。直到李宁点燃圣火那一刻,全场响起响彻夜空的“中国加油,奥运加油”,而那一刻我也真的为中国而骄傲,为祖国加油。。。

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出色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将和为贵、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等理念展示得非常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之声”。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把中国文化的和谐内涵艺术地告诉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当我看到北京上空绚烂的焰火,看到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汇集到国家体育场,心中的自豪之情难以表达。

2001年7月13日,晚8点30分,萨马兰奇老人轻轻的一声Beijing,唤醒了神州大地漫天冲雷般的欢呼声;激起了亿万中华儿女内心的狂喜。为什么一个关于体育的消息,使每一个百姓立刻想到中国,想到民族,想到世界?因为我们一直怀抱强国的梦想!

早在上世纪的1980年,我国体育先驱者就立下梦想,有朝一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梦想。不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老人特意的安排,那一年距今整整一百年,百年的沧桑与耻辱,百年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中国人等待的太久,太久。2001年7月13日,当欢呼声响彻神州深邃的夜空,全世界中华儿女的自豪中孕育着多少动人的情怀。

几乎所有居住地球的人们都会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将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5000万海外华人华侨大家庭举办的空前盛会。 古希腊神话的光芒,在圣火点燃的那一刹,又一次把奥运的精神照亮。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北京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更会显出我们泱泱大国的大气与辉煌!梦幻神奇的开场,昭示着奥运精神将在这里升腾飞扬;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在这里弥漫重光!

现在距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还有60天,但朝思暮想北京奥运的我,恍然乘做神舟N号时光飞船来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现场----

那人大概就是获得中国奥运史上第一面金牌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吧,手持从奥林匹斯山采下的火种,他以优美的姿势跃上升降平台。忽然,一团滚动的火焰被巨龙吸入口中,此时,欢腾的巨龙随即喷出一串晶莹剔透的火珠,连续准确地落入巍然耸立的盘龙火炬里面,此刻,欢呼声顿时响起,奥运圣火熊熊燃烧……

我看到,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它透明闪亮,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可容纳20多万观众,它的金色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除了美观的 外形外,还有多种功能,如能观测每一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精确无误地测量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对于突发安全事件安全系统也能第一时间作出反映,筛选最佳应对措施…… 。

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期而至,开幕的钟声响遍神州!伴随着动听的乐曲,运动员们英姿飒爽地迎面走来,等候已久的观众立刻起身欢呼、鼓掌……。 那似乎是巨人姚明,“过五关斩六将”带领中国男篮挤进了四强;那好像是郭晶晶,纵身一跳又获一金;那好像是飞人刘翔,“骏马奔驰”飞身跨栏,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奥运魂,中国印!相信第29届奥运会,会给奥运史上留下一个不可抹去的辉煌,我们将让烙上中国光辉印记的奥运成为有史以来最辉煌、最成功、最出色、最雄伟的盛会!

奥运魂,中国印!既然世界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中国一定会还给世界一个奇迹!到那时的北京的天更蓝了,北京的草更绿了,七彩的气球飘满了整个天空,绚丽的鲜花铺满广阔大地!

奥运魂,中国印!华夏龙在逆境中奋勇翱翔,九州凤更比雅典神韵欢畅!泱泱中华杰出的奥运健儿,骄傲在十四亿人们的心上!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飘扬,威武雄壮的国歌豪放激荡。此时此刻,中华民族的精英把她一遍又一遍地唱响;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泪水盈眶!成功的一刻永恒的凝固了,拼搏的豪气将让我们成为浴火凤凰!这一切的一切,鼓舞我们拼搏成长;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展翅翱翔。

奥运魂,中国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豁然展现我国的华夏文明与现代的灿烂芬芳!

苏翊鸣升国旗前脱掉帽子,他为何会做出这一举动?

在小学入选少先队员的时候,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定。就是在升国旗的时候,必须脱帽来敬礼,这也是对国旗的尊重,也是国人的义务。而运动员苏翊鸣在升国旗之前,脱掉自己的帽子,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作为冬奥会的运动员之一,自觉的脱掉帽子,来升国旗。一方面是对本土国家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

一、苏翊鸣升国旗前脱掉帽子,他为何会做出这一举动?

相信看过奥运比赛的小伙伴们,都能够清晰的知道,我国运动员只要在夺得冠军的那一刻,就会显得特别的激动。有的运动员可能会将国旗披在肩上绕场一周,还有的运动员可能会跪地亲吻地面,还有一些运动员,就像苏翊鸣这样,在升国旗之前,脱掉自己的帽子,行注目礼。苏翊鸣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他想用自己的行为和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其次,就是自己作为运动员当中的晚辈,在升国旗前,脱掉帽子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礼仪,这样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敬意。

二、结语。

所以苏翊鸣这种行为,也属于爱国的表现。毕竟连小学生都知道,在每周一的升国旗的时候,在国旗下,国歌响起的那一刻,都需要脱帽来行注目礼,更别说是有着专业学识的苏翊鸣了。而且升国旗的时候,脱掉自己的帽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人皆知的一种行为。不仅表达出对国人的尊重,而且也是对国旗的喜爱和敬意。而且如果在升国旗的时候,不脱掉帽子,就难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脱掉帽子以后,随着国歌的响起,行注目礼,也会让人们更加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升国旗是哪一界奥运会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在芬兰举行第15届奥运会时,中国奥委会首次应邀参加,中国运动员参加了游泳比赛。虽然没获奖牌。但五星红旗升第一次升起在奥林匹克体育场。

7月29日上午11时,中国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当天中午,在奥运村里举行了升旗仪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整齐地站在旗杆前。奥运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马托拉将军主持仪式并致欢迎词。

许多国家的体育代表团和新闻记者也都热情友好地站在一旁,参加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升旗仪式。曾参加过第14届奥运会的中国足球优秀选手张邦纶荣幸地成为升旗手。

五星红旗伴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地升起在异国他乡的蓝天下。与此同时,在奥运会主会场和重要赛场,在代表团驻地和赫尔辛基街道两旁,中国的五星红旗和其他国家的国旗一起高高飘扬。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但在本届奥运会之前,新的中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由于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芬兰政府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努力,新中国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前的国际奥委会第48届年会上终于取得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新中国代表团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大会已进行了10天,故而只赶上男子游泳的1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

北京奥运冠军颁奖 国旗是横着升上去的

2008年8月9日,顾客在苏州山塘街一家竹简工艺品商店内选购竹简。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开幕式精彩的竹简表演使得苏州许多工艺品商店内竹简十分畅销,竹简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造型深受顾客的喜爱。中新社发王建康 摄

转播 首次实现全球同步

记者郭丽君

“太富有想象力了!”“太震撼了!”

8月9日0点04分,当李宁高举火炬在鸟巢上空的“中国式画卷”上奔跑时,北京的张丽与在日本的哥哥张军同时发出赞叹。

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通过互联网的MSN视频交流着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感受。张丽惊喜地发现,她和哥哥几乎是同时观看到了开幕式的精彩演出。

北京奥运会转播中心(BOB)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首次全部实现了全高清电视信号转播。而往届奥运会只实现了部分高清信号转播。在都灵冬奥会上,40%转播为高清信号,其余则是普通信号转播。“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购买了高清信号的欧美电视台完全可以保证他们国家的观众同步观看北京奥运的精彩赛事。”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与中国没有时差,这些国家的观众,也通过高清频道实现无延迟地收看到了开幕式的盛况。

“中国网通在北京奥运场馆专门铺设了各式光缆近200公里,使所有场馆实现全光网络覆盖,保障了电视转播全部采用高清信号,这在人类奥运史上是首创。”中国网通副总裁赵继东说,这项技术使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与现场观众同步观看奥运成为可能。

本届奥运会的转播规模与复杂性为奥运史之最。比赛将在37个场馆举行,大部分直播画面都要传到北京奥运会转播中心(BOB),然后从这里向获得了转播权的全球电视台提供高清信号。由于应用了最先进的光缆传输,传输所用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网通第一次采用无压缩高清视频传送技术,将原始的高清电视信号完全没有损伤地在国际间传送,仅有数十毫秒的时延,这意味着电视观众几乎可以与现场观众同时看到比赛场面,在交互式节目中也不会再有迟滞的感觉,从而使长距离高清视频、音频交互成为可能。

“"中国式画卷"的清晰展现,让全球40亿观众通过电视记住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赵继东表示,在以往的奥运电视转播过程中,为节省长途传输带宽,电视信号的长距离传送都是先压缩后再传送,然后接收方再对信号进行解压。伴随着压缩与解压的过程,电视信号的传送就会产生一定的延迟,一旦遇到现场连线之类的交互节目,延迟情况会更加明显。

8月8日,通过网络了解开幕式盛况的视频观众也超过了历届奥运会。中国网通兑现了“宽带奥运”的承诺,铺设的跨太平洋直达光缆(TPE)连接了中国、韩国和美国,是中国目前容量最大、跨度最长、技术最先进的海底光缆系统,可确保500多万宽带用户同时登录访问,被称为“跨太平洋的信息高速公路”。

被称为“奥运海缆”的东亚环球海底光缆(EAC),承担着奥运会期间高清视频信号的国际传送及广泛的宽带服务等重要任务。为了保障高清信号的传输,中国网通派出几千名技术人员,分别汇聚在电缆信号和光缆信号传输系统的整个沿线。其中,青岛、上海和汕头等国际出口处尤其汇聚了众多工程师,为保证国际光缆稳定传输高清信号设计了多个预案。(本报北京8月9日电)

点火 整个长卷的最高潮

记者王东

曾引起亿万观众无限遐想并期待已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点燃仪式,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就在世人为它独具匠心的创意而感动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向记者讲述了它的诞生过程。

谈到本次奥运会火炬点燃的最初构想时,张艺谋介绍说,正如大家从开幕式上看到的,整个开幕式的表演都是通过一幅打开的长卷展开的,这幅画卷作为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和载体贯穿始终,正因为这幅长卷具有最独特的中国色彩,最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因而也是最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平台,别的国家不可重复。这幅长卷不仅仅是展示古代的艺术,在我们的创作理念中,这幅长卷是远远没有完的,我们愿意把它上升到世界的角度。所以这就是最后的点火,那个时候长卷仍然在李宁面前打开,李宁在追逐着这幅长卷,后面是全世界的运动员在传递,我们还是想告诉世界这样一个信息,这幅长卷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我们还会在一起,这幅画远远没有画完,还会画进未来。因此,圣火点燃的那一刻也就成为整个长卷的最高潮。

当初,如何将长卷与点燃火炬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了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最大的难题。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后,他们想到了国家体育馆的顶沿。“我们叫它碗边,我们利用了鸟巢的碗边这样一个独特建筑方式,把它看做是空中的跑道,也看做是空中的长画卷,从这个角度我们诞生了火炬的产生,这样一个长卷画上去,形成一个火炬塔,与手持火炬的纸卷画形成异曲同工。”

在看到“鸟巢”里的主火炬塔与后来在全球传递的“祥云”火炬有几分相像时,人们大概以为这是张艺谋和“祥云”的设计者早就有过交流和沟通。然而,张艺谋透露,当他们有了用长幅画卷形成一个火炬塔,并有了空中跑道、空中画卷这些想法,并完成了设计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后来的“祥云”火炬是最后的成形模样。后来当北京奥运会的手持火炬“祥云”发布后,“我们觉得怎么那么巧,完全是异曲同工的。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其实这正是我们共同寻找的东西。”

在开幕之前,火炬在鸟巢的什么位置?点火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由谁来点燃主火炬塔?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几乎直到最后一分钟,谜底才一一揭晓。对于自己的这一杰作,张艺谋显然非常满意。“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火炬塔直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秒钟才现身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都已经提前现身,只是点火方式不知道。而北京完成了两个悬念,一是怎么点?二是火炬塔什么样?这两个谜底直到李宁飞上空中的长卷画,开始飞奔的时候,才揭晓。”

要完成这样的创举,首先要完成两个理念,第一个是长卷画打开形成火炬塔,一分钟或者是三十秒以后火炬点燃。两个部分同时进行,难度可想而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它要求各个部门之间严密配合,不能有一点的失误。好在我们做得很完美。”谈到这点,张艺谋脸上骄傲的表情溢于言表。

据张艺谋透露,火炬塔其实早就安装到鸟巢顶上了,为了保密,特意覆盖了遮蔽物,曾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后半段,火炬塔在观众的不经意间立了起来,并进行了定位,然后接燃气管道。由于这时人们的焦点都在场内的运动员上,再加上灯光的配合,因此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火炬塔的出现。

对于最后一棒火炬手的选择,张艺谋坦言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这需要有特殊要求,“首先他要在高空做高难度动作,我们不大可能邀请一位现役的运动员来做,因为他要长时间的训练,现役的运动员要准备参加比赛,是不大可能留出很多时间来做这样的训练。所以我们当时希望找到一个退役的,但是他又获得过崇高荣誉的,而且有体操和技能上的技术。空中的转身、横着走是有特别训练的,后来经过体育部门的推荐,我们最后选择了李宁。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李宁特别努力,最近每天晚上基本上是凌晨一点钟上班,到鸟巢进行训练,尽管他有非常好的身体基础,但是做这样的空中动作,而且要做得万无一失,李宁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真的是非常的辛苦,他在空中做这样一个500米,转一圈3分10秒,转完一圈下来他要休息一个小时才可以上第二圈。有时候我们下班了以后天都亮了,还看到他在天空中一个人在练习,我们都感动了,觉得他非常成功。”

对于昨晚的开幕式,张艺谋用非常圆满来评价。在他看来,这样的圆满是意料之中的。这个成功应该是属于整个团队,是三年多的努力,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七年北京奥组委等相关的部门筹办奥运的结果,更是全中国所有老百姓百年梦圆。(本报北京8月9日电)

击缶 古老的民间娱乐方式

记者李玉兰

2008名乐手盛装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对远来宾客热忱欢迎的喜悦心情。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一极富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场景震撼了所有观众。同时也将缶——这件中国古代的乐器重新带到人们的视线中。聆听缶的演奏,不光是外国观众惊诧,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也是第一次。

“简单说,缶就是瓦罐,是古人吃饭用的容器,也是我国古代属于老百姓的乐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古代音乐史专家张振涛解释说。

说起缶,许多人都会自然联想起中学语文课本中《将相和》一文。文中提到秦王和赵王渑池相会,蔺相如让秦王为赵王击缶。事实上,缶这种乐器淡出人们的视线已经很久了,击缶的音乐形式只有在湖南等地民间有少量留存。而缶,既为生活用品又是演奏乐器的双重社会功能和深入介入生活的意义却是其他专业乐器所不能比拟的。

据张振涛介绍,从音乐的角度来讲,缶是一种源自夏商时代古老中国的打击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击缶”就已成为华夏民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墨子·三辩》中就曾有“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的记载。“我国古代音乐根据受众的社会阶层分为三种,一是钟鼓之乐,是帝王的音乐;二是琴瑟之乐,是士大夫的音乐;三是瓴缶之乐,则是属于老百姓的音乐,瓴缶都是瓦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一世界性的大场景中看到缶,让这位古代音乐史专家非常惊讶,“真是没想到,觉得非常好。”张振涛说。

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什么不用鼓而选择了观众陌生的缶?张振涛认为:“这正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个体现。我国古代的鼓是迎面敲的,古人坐姿是跪着,鼓竖着,敲鼓是迎面敲而不是上下敲。上下敲的鼓是魏晋隋唐时代外来的乐器。所以缶更能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事实上,击缶而歌这种质朴的音乐形式确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穿透五千年的历史烟尘,拥抱世界,拥抱朋友,也拥抱喜悦和张扬。

一位观众在看完开幕式后说,开幕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课堂。对此,张振涛对此深以为然:“开幕式的音乐显示了很高的水平。昨天的开幕式把琴棋书画紧密结合,溶在了一起。”

引导员 训练一呆就是一天

记者罗京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庞大的表演队伍中,有500名北京体育大学师生,在15000名演员的庞大阵容中,这仅仅是一支小分队,可是这支小分队却以一颗报效祖国,为奥运作奉献的赤子之心,为开幕式的文艺表演留下可圈可点的故事。

今年6月18日,北体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程在宽领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培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引导员。

回忆当时的情景,程在宽对学生们的韧性仍然赞叹不已。“烟湖度假村没有一块像样的空地,要合练只能回北体大,或者到良乡去,来回路上时间就要用掉两三个小时。度假村边上有一片小树林,为了躲避暴晒,学生们就在林子里练站功,可是林子里又湿又闷,蚊虫很多,但是从没人叫苦,大家唯一担心的就是被刷掉参加不了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引导员只需要205人,而参加训练的有300多人。”

50天的时间,这批学生从气质、体能到仪态、笑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张艺谋也不忍心将她们淘汰,最终除205人担任各国代表团的引导员外,其他100人分别担任了贵宾通道的礼仪小姐和组织观众与演员互动的组织者。

在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22个白衣仙女托着巨大的奥运五环标志,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嫦娥捧月。这22个白衣仙女中,有21人来自北体大的艺术体操专业和体育舞蹈专业。

为了能把这一段舞蹈表现得美上加美,这群花季女孩从去年冬天就开始训练。她们第一个训练点设在通州区台湖镇影视训练基地,那里冬天没有火炉和暖气,甚至连杯热水也难以找到,休息的时候,女孩子们就裹在军大衣中瑟瑟发抖。但是最大的困难不是严寒,而是“高空作业”。许多女孩子第一次升到10米的高空就又哭又叫,感觉就好像是在游乐园里乘坐过山车。为了锻炼姑娘们的胆量,教练有意让姑娘们在空中高速旋转,而且不发号施令,只用眼色指挥助手变换旋转的速度和角度。

负责带队的北体大舞蹈教师郭茵茵说:“姑娘们虽然很害怕,但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对她们来说,最大的担忧是不能参加开幕式。”学生冯聪说:“到了6月,我们就经常到“鸟巢”里训练了,每次都是早上六七时进“鸟巢”,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出来,基本上一呆就是一天。”

营造梦幻 开幕式幕后的点点滴滴

记者王东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亿万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人们沉浸在激动、兴奋和欢快气氛中的同时,也急于知道开幕式后面的点点滴滴。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请他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信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在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都会产生一种置身梦幻的感觉。对此,王宁透露,使开幕式演出富有梦幻的意境这个创意是早在开始创意的时候就已由总导演定下来的。以张艺谋为总导演的导演组一直强调,要以梦幻的艺术基调,用艺术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文化中国,人文奥运会的理解。从突出梦幻的方式、突出人情味的表演到突出中国文化的灯光效果和音乐效果,都要做得像一首诗一样。

王宁介绍,在创意之初,张艺谋总导演就一直说一句口头语:“我们这一场戏,一定要让观众看完了后眼泪哗哗的”,这其实也是开幕式文艺演出的一个基本基调——刚柔相济、更多的梦幻,用抒情的方式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王宁坦言,在中国五千年绵延的历史中,每个点滴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精髓,如何取舍这么多的文化精髓,确实是个困难、痛苦的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了正式演出之前,观众们8月8日晚看到的篇章,可以说是把中国最突出的符号拿出来,比如说文字、戏曲,还有礼乐等等。这些符号能很好体现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用国际化、艺术的语言来讲故事,争取让全世界都能读懂这些中国故事。

在王宁看来,奥运会的开幕式绝不仅仅是组织一场文艺演出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世界上最隆重的一个典礼和仪式。这个典礼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仪式部分,二是文艺表演。这两个部分承载着不同的作用:文艺演出承载的是展示东道国文化,用艺术方式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仪式部分则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包含隆重的典礼。他认为,要从整体来看一届奥林匹克开幕式,不能只把眼睛盯着文艺演出而忽视了其他重要元素。本届奥运会开幕式除了文艺演出外还有很多亮点,比如点燃火炬、放飞和平鸽、升中国国旗和奥林匹克的会旗以及运动员的入场式都有很多的亮点。

王宁同时透露,开幕式共进行了四次彩排,除了第一次作为内部审查没有让观众观看外,其余三次都有观众参与,可以说,最后的成功和前几次预演和彩排有很大的关系,它为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很大的基础,因为每一次彩排都会发现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他还透露,在7月16日第一次大的彩排以后,导演组即对一些重要的节目作出了大胆的调整。

开幕式成功了,人们自然又对闭幕式充满了期待和幻想。王宁披露说,闭幕式将是一个大的晚会。因为它所承担的作用、承担的理念和开幕式不一样。所以,大家看到闭幕式的时候将会感受到非常轻松、欢快。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来说两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