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中国女排,你脑子里蹦出的是啥?是朱婷的王之蔑视,还是“铁榔头”郎平的霸气挥手?还是姑娘们在赛场上玩儿命救球的“卧槽”瞬间?咱都别装,这些画面DNA里都刻烂了。但今天,咱不聊场上那些身高两米、腿长一米八的女神们,咱来扒一扒站在她们身后,那些“C位出道”、堪称“人形高达制造机”的功勋教练们。没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女排,女排精神这四个字可能就得换个写法了。
咱得先把时间机器调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排球对咱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这时候,一位来自东瀛的“魔鬼教头”——大松博文,被请来传经送宝。这位老爷子可不是什么善茬,他的训练方法搁现在,估计能上八百个热搜,标题就叫#我的教练是魔鬼#。什么叫“三滚翻”救球?就是让你在地上像个陀螺一样连滚三圈把球垫起来,练完不吐几个都对不起他。据说他能把队员练到哭爹喊娘、怀疑人生,但就是这位“魔鬼”,给刚刚起步的中国女排注入了最原始、最硬核的“魂”——不服就练,练到你服为止。他就是那个藏在藏经阁里的扫地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奠定了中国女排未来几十年的“魔鬼筋肉人”基础。
时间快进到80年代,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必须提,那就是袁伟民。这位可是中国女排“初代大魔王”的缔造者。如果你觉得大松博文是魔鬼,那袁指导就是“地狱级”的阎罗王。他的训练口号简单粗暴:“别跟我谈条件,球不落地就是你们唯一的条件!”那时候的训练条件苦得掉渣,著名的“竹棚训练馆”,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姑娘们练球,流的汗比喝的水都多,护具磨烂了就用绷带缠,缠到最后血和肉都粘在一起。袁指导就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硬生生把一支队伍锤炼成了世界冠军。从1981年世界杯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再到1985年世界杯,他带队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女排精神”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是在他手上被彻底焊死的。他那种“你们给我滚着爬着也要把球救回来”的铁血风格,塑造了女排的铁血军魂。
然后,画风突变,时间来到了21世纪初。一位总是笑眯眯、看起来像邻家大叔的教练走马上任,他就是陈忠和。当时的女排正处于低谷,青黄不接,谁来接这个摊子都压力山大。陈指导跟袁伟民的风格简直是两个极端,他不搞高压政策,讲究“春风化雨”,用鼓励和沟通来凝聚队伍。他带出的那支队伍,被我们亲切地称为“黄金一代”,冯坤、赵蕊蕊、周苏红……这些名字一说出来,是不是瞬间就有内味儿了?陈指导最经典的一战,必须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对阵俄罗斯,咱们先丢两局,眼瞅着就要G了。结果陈指导气定神闲,硬是带着姑娘们上演了惊天大逆转,连扳三局夺冠!那一刻,多少人家的电视机前,是哭声和吼声齐飞。陈忠和用他的“笑面虎”式执教,证明了温柔的力量同样可以铸就辉煌,他让女排精神多了几分坚韧和智慧的色彩。
当然,要说离我们最近,也最让大家疯狂打call的,那必须是“郎妈”——郎平指导了。这位姐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爽文大女主剧本。球员时代,她是“铁榔头”,是五连冠的核心C位。退役后当教练,她先是在国外各种练级,把意大利、美国队都带得风生水起。2013年,在中国女排又一次陷入困境时,她选择“王者归来”。郎导的牛掰之处在于,她不仅有老女排的拼搏精神,更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她搞“大国家队”模式,挖掘新人,给每个队员都请最好的医疗康复团队,关心她们的伤病,也关心她们的心理。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教练”,而是队员们可以撒娇、可以依赖的“郎妈妈”。2016年里约奥运会,那真是一场封神之战。小组赛磕磕绊绊,淘汰赛上来就碰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全场巴西观众的嘘声震耳欲聋,但郎导稳坐钓鱼台,带着姑娘们硬是把巴西队啃了下来,最后一路过关斩将,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那一刻,感觉整个互联网都炸了,什么叫YYDS?这就是!郎平把“女排精神”升级到了2.0版本,注入了科学、专业和人性化的新内涵。
除了这几位扛鼎人物,还有像邓若曾、胡进、俞觉敏等等教练,他们都在女排不同的历史时期,默默地耕耘和付出,为这座荣誉大厦添砖加瓦。每一位教练,都像是一个时代的雕刻师,用自己的理念和汗水,在中国女排这块璞玉上,刻下独一无二的印记。他们有的像火,爆裂燃烧;有的像水,润物无声。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但目标一致的教练们,才让中国女排这面旗帜,飘扬了这么多年依旧鲜红。他们才是女排精神真正的传承者和守护神,是那群追光女孩身后最坚实的臂膀。
所以问题来了,你知道现在的排球比赛用球,到底是真皮的还是人造革的吗?
2021年国家乒乓球男队队员名单:马龙、许昕、樊振东、梁靖崑、王楚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1比利时欧洲杯战绩,以及比利时国家队历届世界...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楚钦单打冠军后的微博王楚钦为什么微博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年世界杯在什么时候结束,以及世界杯2022...
2023年欧洲杯赛程时间表2023年的欧洲杯预选赛赛程有...